[71] 钱中文、刘方喜、吴子林:《自律与他律——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一些理论问题》,307页,北京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5。
[72] 钱中文、刘方喜、吴子林:《自律与他律——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一些理论问题》,309页,北京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5。
[73] 参见钱中文、刘方喜、吴子林:《自律与他律——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一些理论问题》,304~313,北京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5。
[74] 从这个方面看,强调文艺学学科的问题不在于思维方式上的本质主义,而在于某种特定知识生产机制、意识形态的元叙事模式等说法则是有道理的。参见支宇:《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?——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》,载《文艺理论研究》,2006(6);李自雄: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反本质主义批判的批判》,载《学术探索》,2009(3);李自雄:《反本质主义的错位与文学本质的重新言说》,载《汕头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10(5)。
[75] 金永兵:《后理论时代的中国文论》,35页,北京,文化艺术出版社,2014。